[点晴模切ERP]国外ERP在中国的衰落,在10年前就开始了
当前位置:点晴教程→点晴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
→『 经验分享&操作答疑 』
![]() 上周,我和一位欧美ERP公司的前总监聊天,他告诉我:其实国外ERP在中国的衰落,早在10年前就开始了。 10年前,我也已经在ERP外企呆了5年,所以这个朋友的观点,感同身受。 简单来说就是3点: 1、国外ERP的流行,很大程度上是改革开放的红利 改革开放以后,为了少走弯路,力争一流,国内企业普遍喜欢向国外先进企业学习。而这些国外先进企业,大都应用了SAP、Oracle,这就给国内企业提供了重要的对标参考。 当然了,国外ERP公司也很好的利用了这一点。 比如,他们把ERP包装成管理咨询项目:买我们的ERP,本质上就是购买世界500强的管理经验。 即所谓:ERP项目的本质,就是管理流程再造。 所以,哪怕国内ERP可以提供和国外ERP一样的功能,但是他们能提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吗? 显然不能。这一招特别能打动CEO。 还有另一个关键角色:CIO。领导的期望值这么高,CIO最大的压力是什么呢?那就是项目失败。2000年,某央企上ERP项目,负责项目的集团副总裁曾放话:如果项目失败了,我就从楼上跳下去。由此可见负责ERP项目的压力有多大。 所以,国外ERP厂商告诉CIO:选择我们,你肯定是最稳妥的。因为XX、XX世界500强都是用的我们,如果失败了,至少不是你选型的问题。 这个“托底”对CIO的诱惑也很大。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:境外上市潮。当时阿里巴巴、百度、京东都在美股上市,而境外资本市场非常看重合规,如果你实施的是SAP、Oracle等国外知名ERP,更容易通过合规审查。 总之,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,国外ERP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软件系统,而是深度匹配了企业高层的需求,这就是国外ERP独霸中国高端市场的真相。 2、时代变了,但是国外ERP没有跟上 但是,国内企业在快速成长,他们的需求也在变化。 2013年以后,移动互联网爆发,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快速崛起,成为与美国并驾齐驱的存在。当时,马云的一句话广为传播:未来的世界不属于互联网公司,而属于那些用好了互联网技术的公司。 在互联网大佬的“推波助澜”下,国内企业的关注点快速从“ERP流程再造”转移到“数字化转型”。当时,我看到这个概念的突然爆火,就偷偷告诉公司CEO: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机遇。 可惜的是,国外ERP并没有抓住这一波新的机遇。 数字化强调的是敏捷、体验、对前端业务的支持,而国外ERP系统则强调稳定、合规、对前端业务的管控。 虽然国外ERP竭力把自家产品和“数字化转型”扯上关系,但现实就是:很多互联网公司哪怕应用了国外ERP,也只是使用财务核算模块,业务模块基本都是自研。而且,哪怕使用了财务模块,更贴近业务的应收、应付等模块也是深度定制,真正在用的财务标准功能,可能就剩下最基本的总账模块。 也就说,在数字化时代,国外ERP的产品,已经跟不上中国新兴企业的需求。 另外,2013年还出现了另一个转折点,那就是:高端市场开始饱和了。 2000年的时候,国外ERP面对的是一个空白市场,不但遍地都是目标客户,而且几乎没有能打的对手。但是,经过十几年的耕耘,国内大企业大部分都已经完成ERP上线。以前国外ERP看不上的中型企业,现在也必须看得上了。 当时我就有一个明显的感受:千万级的项目在减少,百万级的项目在增加。这其实并不是哪一家企业的问题,而是整个市场的问题。 当然了,并不是没有增量市场。 比如移动办公、中台、供应商管理系统,但是在这些新兴领域,中国软件也在快速崛起,国外ERP不再是独孤求败。 还有一点也不得不提:随着时代的变迁,美股上市潮嘎然而止,国内企业又少了一个“不得不上国外ERP”的理由。 简单来说,就是中国市场变了,但是国外ERP却没有变。 我觉得本质的问题,在于国外ERP的产品研发从来没有真正的本土化,所以很容易跟不上中国市场的变化。但是,欧美才是国外ERP的大本营,中国市场只是一个补充。也就是说,产品研发的“重欧美轻中国”,从全局角度来看,并不是一个很坏的选择。 3、沉重的打击 ERP是一个粘性很强的系统,哪怕新兴企业不再使用,只要留住现有的传统企业,也足够国外ERP滋润的活着。但是,这些传统企业巨头都有一个鲜明的标签:国央企。 “国家安全”是一个不惜代价也要完成的任务,哪怕ERP替换再痛苦,国央企也必须完成。 所以,随着“2027年必须100%完成国产化替代”的任务下达,国外ERP在中国的基本盘受到了沉重打击,国外ERP在中国走向衰败已经不可避免。 那么,我们能不能说:国外ERP的兴盛和衰落,都只是时代的注脚呢? 不能这么说。 时代只是提供了机会和舞台,但是国外ERP在中国的成功,也是因为他们采取了正确的策略。比如,只做“能力边界内的事情”。 举个例子,面对客户砍价,国外ERP并不会一味妥协,而是会评估能不能交付好项目,并且有合理的利润。 在国外ERP团队,销售并不能一手遮天,公司有利润红线,交付团队也要评估项目的交付难度和成本,甚至可以否决项目。 因此,如果是没有利润的项目,外企宁愿放弃也不会打恶性价格战。这就是为什么,国外ERP很贵,但交付质量有保证,交付团队也有合理的利润,生态转得起来。 但是在国内ERP团队,为了抢到订单,很多时候会无底线的低价,项目质量根本没人负责。长此以往,口碑烂了,企业避之不及,结果陷入恶性循环。 所以,国外ERP在中国的经历,可以给到我们很多启示。 首先,没有成功的企业,只有时代的企业。 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时代环境,SaaS在欧美能快速崛起,但是在中国可能就需要更长的沉淀期。做AI产品也一样,既要抓住历史的机遇,也要深刻洞察中国的经济环境,真正做到顺势而为。 其次,策略也很重要。 “国产化替代”这么好的机遇,但是很多国内软件公司却出现了巨亏,这里面既有环境因素,也和我们的策略有很大关系。所以,哪怕国外ERP在中国正走向没落,但是他们的成功经验,仍然值得我们借鉴。 阅读原文:原文链接 点晴模切ERP更多信息:http://moqie.clicksun.cn,联系电话:4001861886 该文章在 2025/10/9 13:16:35 编辑过 |
关键字查询
相关文章
正在查询... |